通過電解工藝制取次氯酸消毒液的消毒效果具體我們還是應該以殺菌率為主,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白色念珠菌,是我們日常工作中常見的微生物致病菌,第三方檢測機構通過對生產方遞交的實際生產樣品按照相關國家標準檢測,得出產品的詳細檢測數值我們可以看到左側檢測報告對于常見微生物致病菌的殺滅率達到了>99.99999%,我們可以發現在同樣的是次氯酸消毒液的情況下,通過稀鹽酸制取的消毒液檢測報告上對于殺滅數值的描述卻是>5.00,殺滅對數值我們可以理解為5.00大約為5個9,也就是99.999%,雖然殺菌率都達到了國家要求的標準,但同樣是次氯酸消毒液對于同類病菌的消滅率,結論卻有差距,而影響殺滅率的前提無非是次氯酸水的純度及穩定性,制取出的次氯酸水次氯酸含量低,就會造成殺菌率只達到入門標準的情況。
通過對比我們可以看出,電解法制取工藝要強于混合法,主要表現在次氯酸的高純度以及穩定性方面。次氯酸消毒液在發展初期由于高成本的儲存問題使次氯酸的發展停滯不前,
經過發展,這種電解方法制取次氯酸的工藝不斷的由相關科研團隊進行升級研發,在可以制取高純度次氯酸溶液的同時還可以有效保障次氯酸的儲存穩定性。超純水系統提供的超
純水水體,有效控制水中的有機物,使次氯酸不會與有機物反應從而產生分解情況,純水系統也是穩定性的必要因素之一,也是電解水系統中不可或缺的。